早在1977年,wiesel威塞首次将恒河猴的眼睑缝合形成上下睑缘粘连,无意发现造成了人工的高度近视眼。根据离焦理论,我们分析认为,缝合的眼睑挡住了眼睛的瞳孔,形成了一层不透明的遮盖膜,在明亮处相当于眼睛的超近处放置了有光屏幕,并且它可成像在整个视网膜之后,这是一种极限的远视性离焦状态,其导致近视的作用也较大。以后几十年的时间里,国内外类似有许多次的实验和许多篇相关的科研论文发表了和报道了同样的结果。实验结果是缝合眼睑的实验以及眼睛上遮盖半透膜在有光的状态下的试验都导致动物眼睛发生近视而且幼小动物迅速发生到高度近视。 1992年,我国北京大学医学部的朱晓松在对雏鸡眼做半遮挡或部分遮挡实验证明“用不同形状的眼罩选择性的遮住部分视网膜可使与之对称的巩膜扩大,造成眼球形状不对称,形成部分性近视”。 如上所述,遮挡或部分遮挡幼小动物的瞳孔会导致近视。本人在多年统计各年龄段的近视患者研究中发现近视儿童中眼睑遮挡瞳孔(眼裂小或内眦宽)和眼睑睫毛浓密且遮挡瞳孔的孩子占近视孩子的比例相对较高,而且遮挡的严重程度与近视的程度正相关。而在成人中,与遗传性近视无关的高度近视者和持续发展的成人近视患者与其眼睑遮挡瞳孔也存在着正相关的问题。 本人在临床中还发现遮挡瞳孔较重的孩子,有频繁眨眼现象,孩子反映,眼睛不舒服,经过手术解除眼睑遮挡瞳孔后,眨眼随之消失,眼睛感到佷舒服。 本人所持观点认为:遮挡瞳孔会容易引起儿童较早发生近视,而且近视发展较为严重,可能持续到成年以后。
2012年9月15日 |